• 建模渲染 人人都可拥有的“网络身份证”来了,个人信息从此不再裸奔?|热财经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06 02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    建模渲染 人人都可拥有的“网络身份证”来了,个人信息从此不再裸奔?|热财经

    当前,许多互联网APP,在搜集个人信息方面都存在超范围现象。如果不同意建模渲染,就用不了这个程序,一旦勾选同意,个人隐私信息就又开了一道门,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并被泄露情况非常普遍。

    公安部和国家网络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正式发布了《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(下称《征求意见稿》),《征求意见稿》包含16条文,核心是“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、网证以及进行身份验证等服务。”

    啥是“网号”“网证”呢?通俗来说,这两个新概念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身份证号和身份证。

    根据媒体报道消息,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正处于试点阶段,部分政务APP和多个互联网APP已经上线试点,政务APP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、铁路12306,互联网应用如淘宝、微信、小红书等。

    在线美工

    按照《征求意见稿》,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,是指国家根据法定身份证件信息,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,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、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。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,可自愿向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、网证。

    至于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需要申领网号、网证的建模渲染,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,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。

    申领网络身份证的程序并不复杂,耗时约3分钟,据多家媒体记者体验和网络反馈,认证程序如下:首先选择需要办理的证件类型,再通过手机内置的NFC读取本人身份证信息,通过人脸识别,设置关联手机号,再设置8位数的凭证口令即可生成10位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“网号”和动态二维码凭证。

    为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,抑制网络匿名性带来的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,建模渲染网络实名制早有实施。2015年和2017年,国家网信办相继出台《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》《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》《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》,全面落实了网络实名制,日常生活中,填写手机号码、身份证信息、进行人脸验证已经是使用各种应用、小程序时最常见的操作。但实名制背后互联网公司对个人信息的窥视和利用问题却无法忽视。从机关单位到企事业单位,在提供服务的同时,也掌握了海量个人信息。这些信息本身就是富矿,可以经过大数据挖掘产生商业价值。比如学生简历、房产信息、驾驶证信息、病人病历等等,真实程度就比较高,商业价值也就更大。一旦这些信息被私下贩卖到不法者手中,轻则电话营销骚扰不断,重则电信诈骗一骗就一大批。

    而网络身份证的出现便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此种矛盾,《征求意见稿》附文中写到本次立法的目的:互联网服务中依法需要登记、核验真实身份信息时,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自愿申领并使用“网号”“网证”进行非明文登记、核验,无需向互联网平台等提供明文个人身份信息。由此,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“实名制”为由超范围采集、留存公民个人信息。可见推行网络身份证的目的便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防止信息被非法使用。

    当然,能否遏制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,还取决于相关法律实施情况。无论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还是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都为收集、处理个人信息明确了原则和一些具体规定。此前相关法律规定落实效果不理想,这些漏洞如何堵住,才是公众最关心的,否则还是避免不了信息被“裸奔”、个人被轻易网暴的结局。

    有学者认为,网络身份证实际上是把信息收集者的角色从互联网平台转变为国家。《征求意见稿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便利百姓网络使用。究竟还有什么高招?当前正是广泛吸取民意的时候,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表达意见了。

    文|记者 戚耀琪 实习生 叶帝吕

    来源|羊城派综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新浪

    编辑:丁玲

    【来源:金羊网】建模渲染

  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